2023年4月中文新书推荐(部分)

最后更新:2023-11-23作者:访问量:144

罗建功打官司(1914-1940):乡绅权势、宗祧继承和妇女运动

吴铮强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

【馆藏地】江湾馆文科借阅区

【索书号】D925.102 /W86A

【简介】1913年,罗建功从伯父手中继承大笔遗产,由此走上无休止的诉讼之路。然而罗建功将遭遇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为谋求诉讼优势万般算计,竟不知如何适从……国民政府一旦从法律上确立女性继承权,罗氏家族1923年制订的宗祧继承合同便陷于风雨飘摇之中。庶姑罗黄氏能否以侍妾的身份主宰先夫的遗产?罗建功怎么可能用资本主义的新法律维护宗法主义的旧协议?弟媳吴素兰忽然离开龙泉县前往南京背后又是怎样的政治险局?从政界大亨到法学名流,从革命志士到落魄才子,从乡绅土豪到卑微侍妾,《罗建功打官司》大开大合,在呈现近代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的宏大叙事中,细致入微地讲述不同个体跌宕起伏的命运。而作者的雄心,正是将大历史还原为个人行动与日常事件编织的奇幻网络,并试图探讨“现代性”本身、“国家”转型与“个人”遭遇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代性与大屠杀

(英)齐格蒙·鲍曼著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2022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B82-052 /B37B

简介】《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本书初版于2002年,再版于2011年,本版为2022年译林出版社增订版。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相反,它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需要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希特勒最后的人质:被劫掠的艺术品和第三帝国的幽灵

(美)玛丽·M.莱恩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J151.609 /L12

【简介】这是一部必读的艺术品罪案编年史,它扣人心弦地揭示了艺术品失窃案中最骇人听闻、罪行滔天的一幕。

2012年,德国政府从希特勒的主要艺术品经销商——希尔德布兰特·古利特之子科尔内留斯的公寓中查抄了约1300件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出自乔治·格罗斯、亨利·马蒂斯、克劳德·莫奈等大师之手。以格罗斯、希特勒和希尔德布兰特这三个与第三帝国艺术界息息相关的人物为中心,美国艺术记者玛丽·M.莱恩揭示了不为人知的纳粹劫掠艺术品罪行。

1933年,希特勒掌权时对士气低落的国民许诺,他将建立一个经过净化的德意志帝国,清除所谓的“堕落”艺术的影响,并重用他认为体现了“雅利安理想”的艺术家。创作了具有挑战性和争议性作品的艺术家纷纷逃出国门,策展人和艺术品经销商则趁机为希特勒的艺术梦想和本人的荣华富贵大肆掠夺。数以千计的杰作销声匿迹,直至今日,纳粹受害者仍然未能找回其家族遗失已久的艺术品,它们沦落为“希特勒最后的人质”。


天堂

(英)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著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561.45 /G651E

【简介】本书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代表作,曾入围1994年度“布克奖”和“惠特布莱德奖”。故事发生在百年前处于德国殖民阴影下的东非桑给巴尔,这片多种文明交融、多种宗教并存的古老土地。男孩优素福被父亲抵押给商人阿齐兹偿债,从此跟随商队行走异乡,亲历生存之难。他困惑于他成长仪式上的领路人阿齐兹的阴阳莫测;他好奇于被深锁在花园背后的疯女人的泣泣私语;他痴迷于旅途中那座火焰墙般的巍峨悬崖,它仿若天堂之门,令他天眼开启:是忍辱偷生,守着方寸店铺变成一个小掌柜,还是在残酷的世界中变得像铁一样结实,去找寻有花园和喷泉,更有自由与尊严的穷人的天堂?

《天堂》发表于1994年,是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借少年未经世事、不加滤镜的视角,将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嵌于社会动荡、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中,通过书写一代移民的前生,来“努力保存那种记忆,找回人们赖以生活,并以此认知自我的那些时刻与故事”。


他助与天助:晚清官员私人经济状况研究

过旭明著

【出版者】广陵书社,2022

【馆藏地】文科馆政经法阅览室

【索书号】D691.42 /G97

【简介】本书为晚清官员私人经济情况的研究性著作,为无锡市文化艺术立项扶持项目2020年度精品生产创作。本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此身何谋”,包括“纸面上的薪水”“不易居的长安”“王文韶的账单”“翁曾翰与恽毓鼎”“报销案和劾督案”“清流的悲喜剧”“人设的崩塌”等,下篇为“曾国藩私人财务考”。全书主要依据《翁同龢日记》《恽毓鼎澄斋日记》《孙宝暄日记》《清实录》《曾国藩家书》等相关资料,对晚清时期诸如翁同龢、翁同爵、王文韶、曾国藩等在内的官员的私人经济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内容涉及当时官员的薪资水平、物价水平、人情往来的情况,等等。此书的出版,对于了解当时官员的私人经济状况颇有助益。


密码女孩

(美)莉莎·芒迪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712.55 /M331

【简介】密码破译员世界里的爱国情怀、你争我斗和性别歧视在此一一呈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来自四面八方的“密码女孩”所组成的秘密部队为终结二战所做的重大贡献,便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芒迪文笔清晰,富有洞见,将这些内容和 20世纪40年代美国军事情报领域的蓬勃发展编织到一起来呈现。我绝没有夸大这本书的重要性。芒迪拯救了这段被遗忘的历史,给了这些美国英雄她们应得的赞誉。 ——娜塔莉亚•霍尔特

--

《密码女孩》揭露了二战最后的秘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年轻的美国女性是如何通过破译德军和日军密码让战争早日结束、拯救千万人性命的。同时,本书也是一部基于扎实研究的精彩的社会史,以富有冲击力的人物故事展现了女性争取权力的历史。为了这本书的写作,作者参照了三个大型的档案文献库,包括美国陆军和海军的战时文书,还参考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其他档案馆的若干口述史资料、剪贴簿和花名册。更为难得的是,作者还采访了二十多位健在的“密码女孩”。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五卷):文学的巅峰,1871-1881

(美)约瑟夫·弗兰克著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512.064 /T97K

【简介】本书是约瑟夫·弗兰克享有盛誉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文化传记的第五卷和最后一卷,弗兰克会从社会-文化史以及文学史角度,以不同寻常的才思和优雅描写了作家人生后期的十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十年间写作了《少年》《作家日记》及其登峰造极的杰作《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作品在本卷中得到了逐章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人生的最后几年终于赢得了他一直渴望的普遍认可。在讲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国统治集团的特殊关系的同时,弗兰克还详细描写了他与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持续进行的竞争。在去世之前不到一年的一八八

年六月,现身普希金纪念活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生涯——及其作为俄罗斯精神的代言人的一生——达到了顶点。他在这次活动中发表的关于普希金的演说使听众群情振奋,热血沸腾:“我们不是依靠刀兵具有了普世性,而是依靠博爱的力量,依靠我们为人类重新统一成一个大家庭的齐心协力。”这就是成为世界文学遗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尽管他仍不能做到每时每刻都在体现如此崇高的理想。一八八一年一月作家逝世于圣彼得堡为这部非同寻常的文学传记画上了句号。这是一部真正无愧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作品,而且无愧于他经历的那个非凡的时代和他居住的那片博大的土地。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

(德)赫尔曼·黑塞, 托马斯·曼著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516.65 /H36B

【简介】本书收录了德国两位文学巨匠托马斯·曼与赫尔曼·黑塞在1910年至1955年间的通信往来。黑塞与托马斯·曼的出身、艺术趣味和读者群体都不尽相同,但两人追求真理的渴望却如出一辙,通过与传统的联系,致力于道德与精神、伦理与美学的互动,这在他们不时相互呼应的创作主题中得以呈现。黑塞很早就开始关注托马斯·曼的创作,后者则称黑塞是“同代作家中很早就选定的最亲近之人”。对托马斯·曼而言,文学创作是他实现入世雄心、建立个人风格的途径,对黑塞则是忏悔和灵魂的自疗。他们互赠著作,探讨彼此的创作感悟,借由文字和图画交换创作灵感、分享阅读体验和日常生活。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两位高尚的写作者就战争的愚蠢、纳粹的野蛮行径和战时的国内外文学图景多次通信交换彼此的意见,也为战后德国和欧洲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他们生活在一个可怖的时代,但从未向绝望妥协。在身处异国的数年里,两人借由书信相互安慰扶持,在对方遭到外界诋毁时为其辩护,托马斯·曼还曾多次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推荐黑塞为获奖人选。通信集于1968年首版后,又陆续发现了几批具有重大传记和历史意义的文献,经过二十多年的反复修订、增补,本版通信集补充了更多此前不为人知的文件、照片和摹本,对相关历史背景做了详尽完整的注释,也为德国流亡文学的讨论开辟了一个新维度。这对旗鼓相当又坚定而独立的伙伴充分精妙地表达了出身、气质和生活态度的差异,又表现出殊途同归的艺术旨趣,这让他们的对话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为读者提供了一份从文化和当代史角度来看都极为丰厚的文学遗产。


不要问我时间如何流逝: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诗选

(墨)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著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731.25 /P131

【简介】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被公认为20世纪下半叶西语伟大诗人之一,他与定居墨西哥的阿根廷大诗人胡安·赫尔曼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克塔维奥·帕斯并称为当代墨西哥诗坛三巨头。帕切科的诗在语言上平实、自然,但包含深刻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思考,多以时间、自然、人类存在以及历史变迁为主题,将艺术的轻盈与现世的沉重完美结合在一起。

帕切科生前几乎拿遍西语文学界所有重要文学奖项,更于2009年荣膺有“西语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塞万提斯奖”,其诗备受诸多文学大家的喜爱和推崇。本书是帕切科中译诗集,由知名西语文学译者范晔精心编选、翻译,遴选出其文学生涯中的代表作品,全面呈现这位伟大诗人的诗歌足迹。


命运

蔡崇达著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广州出版社,2022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247.57 /C1317

【简介】一个想要改写命运的女人,要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命运,却又不致被其战胜?一个脱离传统命运的家族,要如何重新找寻人生的意义,庇佑内心的安宁?

《命运》是蔡崇达继《皮囊》之后,时隔八年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皮囊》里的那句“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正是出自《命运》的主人公,阿太之口。《命运》以九十九岁的她一生的故事为主线,串联起福建闽南一个渔业小镇一家族人的生死、甘苦与起落。

阿太原名蔡屋楼。她的家族世代靠海却不能下海,祖辈男丁以码头装卸为生。可到了她爷爷一辈却只得一女,家族命运就此改写——“怎么活”,成了横亘在她们面前的新命题。屋楼幼年便被神婆预言将“无子无孙无儿送终”。她性子倔,头一遭听到自己的命运时,便撸起袖子要和它吵架,与命运争夺“谁说了算”。她不信,不甘,不服——成了亲,有了婆家与丈夫,还有三个抱养来的孩子;她也看见了、亲尝了、痛彻了命运结的果——百年历史跌宕而过,她的人生,也已满是泪痕……命运曾是她的敌人,终是成了她的孩子,由她亲自孕育,一手创造。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