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中文上架新书(部分)

最后更新:2023-11-23作者:访问量:910


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探索与变革

吴晓求 等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10月)

【馆藏地】文科馆政经法阅览室;管院图书馆3楼书库

【索书号】F832.5-53 /W85A

【简介】 本书是为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而写,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的建立和运行,到2005年开启的股权分置改革,再到2019年试行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回归本源,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法制化市场正在形成,现代金融的枢纽地位也在逐步确立。

本书主要是一种历史研究,是一种基于市场结构性元素变动的研究,同时也是一种大事件研究,目的是试图概括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自身逻辑,研究这种基于自身逻辑的校正机制,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

本书由导论、11章和文献附录,以及后记组成,重点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发展变迁的历史,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资本市场(沪深交易所)的创建及其背景,三十年历史变迁中的制度变革,法制建设,市场各元素的结构性变化,市场波动、成长及其经济效应,市场发展与金融功能的变化,市场监管模型的变迁,开放与国际化等内容。文献附录主要对三十年里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众神降临之前:在沉默中重现的印度河文明

【英】安德鲁·鲁宾逊著;周佳 译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3)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K351.03 /L83

【简介】古印度文明广为人知的历史始自吠陀时代,而吠陀时代以前,在印度河流域,还曾经出现过一个 “印度河文明”。1924年,印度考古调查局局长的一篇文章使该文明出现在大众视野范围内,他在这篇文章中称,“考古学家们极少能够有机会……可以偶然发现一个被世界遗忘已久的文明的遗迹。看上去,此时此刻,在印度河平原上,我们就站在新发现的门槛上”。



文学名著诞生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2021

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3)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G239.22 /W61

【简介】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至今已整整七十年了。

值此七十华诞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辑录并邀请部分作家、评论家、学者、翻译家、编辑家等,撰写他们眼中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讲述他们的作品在人文社出版的种种难忘经历……于是,就有了呈现在您眼前的这本《文学名著诞生地》。

七十年来,无数文学名著从这里走向读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有的读者可能会好奇,这些名著是如何诞生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吗?那些一代又一代的作者,又是如何从普通的写作者成为名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奥秘吗?名著的诞生有传奇吗?读完这本书,相信不同的读者会有各自不同的感悟。



革命之路(理查德·耶茨文集之一)

【美国】理查德·耶茨 著 侯小翊 译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5)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712.45 /Y381DA

【简介】理查德·耶茨小说代表作《革命之路》通过一对年轻夫妇的爱情与人生悲剧,反映了美国中产阶级的虚无与迷惘,他们想要寻求改变却又困于眼前的生活,虚度人生的焦虑与爱情破裂时的争吵接踵而至,最终将两人卷入无处可逃的命运漩涡中。



中国美学通史

叶朗 主编 朱良志 副主编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4)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B83-092 /Y42A(2)

【简介】 《中国美学通史》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美学思想的发展史,从上古时期的商代开始一直写到1949年,反映中国美学从上古时代到近现代的全幅波动,力求成为一部闪耀着当代光芒的美学史。


先秦卷

先秦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美学史的第一个思想高峰。本卷重点讨论先秦诸子各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以及美学思想如何与该思想系统中的其他部分相联系。


汉代卷

汉代是中华传统文化定型的时代,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也在汉代基本形成。画像砖的古拙典雅,大赋的铺张扬厉,建筑的庄严雄伟,无不凸显出汉文化博大、包容、人文化的精神。 本卷紧扣汉代历史文化特征,叙述汉代美学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成就。


魏晋南北朝卷

魏晋南北朝美学开启了中国美学发展的新阶段,秦汉讨论的若干美学问题在此得到深化,并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内涵的美学概念。本卷对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美学家、美学发展的脉络等做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论述。


隋唐五代卷

隋唐五代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隋唐五代美学进一步发展与丰富了中国美学的传统,并影响了宋元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美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资源。本卷对隋唐五代时期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发展脉络、历史地位等做了全面的论述。


宋金元卷

宋代社会的转型、理论思维的成熟、主体性情的凸显、市民阶层的兴起、人本需求的张扬、士人心态的世俗化,导致宋元境界与汉唐气象有很大不同。与汉唐美学相比,宋代美学一方面走向理性,走向成熟;另一方面走向生活,走向休闲。本卷完整地展现了这个时期美学发展的面貌。


明代卷

明代是中国古典美学向市民文化转型分化的时期,明代美学的市民化精神对后世美学具有先导作用。本卷是对明代美学的论述,概括了明代美学的特点与基本内容,对重要人物的美学思想及主张做了归纳和阐述。


清代卷

清代美学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美学发展的进程。明末清初以来,社会的动荡、思想的激越带来了美学观念的变革。以王夫之“意象”、石涛“一画”等概念为中心的美学体系的形成,对一系列重要美学问题的探讨,成为这一时期美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现代卷

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相互激荡形成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本卷叙述中国美学的现代性进程,讨论东西方美学相互碰撞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各社会阶层对美学的审美要求,为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能量与文明

【加拿大】瓦茨拉夫·斯米尔 著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20215)

【馆藏地】理科馆基础学科借阅室

【索书号】O31 /S81

【简介】能量是唯一的通用货币。要想达成任何目标,能量都必不可少。大到改变板块构造的力量,小到微小雨滴的累积侵蚀,能量无处不在。通过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为植物质的光合作用,生命得以形成。人类文明的存续更是依赖于各种能量——从化石燃料的采掘到光能发电。本书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量的利用之间关系的重要历史作了全面解读,范围上至远古采集社会,近至当今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

作为唯一能够系统地利用体外能量的物种,人类利用能量来开发智力、制作种类丰富的器具——从最简单的工具,到现代最先进的内燃机和核反应堆。对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人类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战争与武器、信息与通讯、经济、政治、城市化、生活质量和环境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斯米尔的研究是跨学科的,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全景式的视角。本书基于斯米尔1994年的《世界历史中的能量》,并作了大量增补和修订。在本书中,斯米尔组织了大量的新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去二十年中人们在能量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大使衣橱:外交礼仪之旅

傅莹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215)

【馆藏地】文科馆政经法阅览室

索书号】D802.2 /F92

【简介】 这本书是傅莹关于外交礼仪服饰的个人叙事。她以自己的外交礼仪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学习国际礼仪知识、完善礼仪实践的成长故事,分享了一段认识美、寻找美的心灵旅程。在书中,她不仅探讨了如何为各种场合选择适宜的服饰,也试图为读者呈现国际礼仪背后的逻辑和内涵:如何怀着尊重他人之心,得体地表达自己,从容地面对世界。


茶的真实历史

【美国】梅维恒 【瑞典】郝也麟 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4)

【馆藏地】理科馆理科书库

【索书号】TS971.21 /M44B

【简介】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也会偶尔在休息时品尝香茗;俄罗斯大篷车队长途跋涉两千公里,只是为了能让民众喝上一口中国的绿茶;英国快剪船在大西洋上张帆竞速,而第一艘将茶叶运回伦敦港的船只会受到奖赏;独立战争的爆发,是因为英国人将武夷山的茶叶运到了波士顿……

从中国到日本、从印度到斯里兰卡、从土耳其到英格兰,人们用最昂贵的器皿来泡茶,用最繁琐的仪式来喝茶,用最美好的词汇来赞美茶,这样一种平凡的饮料,为什么人类会为它如痴如狂?著名汉学家梅维恒和郝也麟合力考察了全球每一个茶叶出没的角落,将散落在历史中的一个个关于茶叶故事串联起来,从社会、宗教、文化、历史、经济和文学等各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这部关于茶叶的大历史。


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1979—2019

周晓虹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215)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管院图书馆3楼书库

【索书号】C91-092 /Z77

【简介】 本书旨在通过访谈自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成长起来的40位华人社会学家——例如苏国勋、周晓虹、边燕杰、赵鼎新、周雪光、林南、谢宇、叶启正等人,探索中国社会学40年来的重建之路、本土化方向、对中国社会变迁及改革开放的认识等。在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40周年之际,本选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及整个社会科学快速发展、整体提高的最好证实,将对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年轻一代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大众对社会学的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



生命的探问:弗兰克尔谈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奥地利】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5)

【馆藏地】医科馆中文图书区

【索书号】R749.055 /F83C

【简介】在经历创伤后,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


弗兰克尔年轻时经历战争,一家人经历了很长的集中营生活,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不幸在集中营内丧生。

他目睹了难以形容的恐怖。他经历了人类最悲惨的经历。

他从集中营获救 11 个月后,在维也纳工人区奥托克林的成人教育中心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在讲座中,这位后来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解释了他关于生命意义和韧性的核心思想。

要像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一般的生活”,他揭示了他的基本信念:“作为人类而存在,意味着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出独特的坚韧。”

《生命的探问:弗兰克尔谈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弗兰克尔重新被发现的一部杰作,其中所收录的文章是弗兰克尔于1946年发表的三篇演讲的抄本,其内容强大有力,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这些文章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精神医生的全部思想,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又通过无数篇文章与书籍将其拓展完善,其中阐明的思想深度至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他以自己经历的丧失、失去自由、饥饿和对死亡的恐惧等这些痛苦的经历为支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治疗技术,将希望、友谊和使命感传达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用毕生的努力向世界表明:只要活着,凡事都有可能。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