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英)E.M.福斯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561.45 /F757JE
【简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福斯特最重要的长篇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宣言,在著名的兰登书屋“现代文库”评出的“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名单中位列第79名。 小说讲述的是出身英国书香之家的中产阶级淑女露西和英国青年乔治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在佛罗伦萨旅行时相遇,并一见钟情,却因英国的传统习俗经历了许多波折。露西始终处于男权思想对她的控制、压迫与她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反抗的冲突中。最终,她冲破传统,有情人终成眷属。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福斯特“意大利小说”中最著名的一部,赞扬了觉醒女性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勇敢追求和热切向往,深刻揭露了英国中上阶层的傲慢与偏见。
吃鸟的女孩
(阿根廷) 萨曼塔·施维伯林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783.45 /S52.2
【简介】《吃鸟的女孩》共收录14则短篇小说。这些故事短小、精悍,极具爆发力。一声短促的尖叫,然后是水流声,离异的父亲多么希望听不到他十多岁的女儿吃鸟的声音;一群家长在学校门口等待孩子放学,一个父亲捏死了一只蝴蝶,然后从学校里飞出一大群蝴蝶;一个男人接受指令在广场上杀死了一条狗,然而*后他发现自己要面对一群狗……萨曼塔·施维伯林善于将令人匪夷所思的幻想融入日常生活细节中,用开放式结尾让读者在惊愕中回味言外之意。
萨曼塔·施维伯林,阿根廷短篇小说家,1978年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毕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电影系。2001年,她凭借本短篇小说集《骚动的心》荣获阿根廷国家艺术基金会奖和哈罗德·孔蒂全国文学大赛一等奖。2008年,她获得墨西哥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资助,在墨西哥瓦哈卡担任驻市作家,同年她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吃鸟的女孩》获得美洲之家奖。该书现已在十多个国家出版。2011年,萨曼塔·施维伯林入选《格兰塔》杂志“西班牙语青年作家”榜单,2012年其短篇小说《不幸的男人》获胡安·鲁尔福国际短篇小说奖。2017年,施维伯林以长篇小说《营救距离》入围布克国际奖长名单。2019年,《吃鸟的女孩》英文版出版,再次让她的作品入围了布克国际奖的长名单。
往复书简:初恋与伦
(日)坂元裕二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313.45 /B234
【简介】日剧大神坂元裕二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以书信邮件、聊天记录的形式描绘出两则心碎又心动的恋爱物语,也是现代人触动最深的情感形式:初恋与
伦。“我要说的,是这个世界的痛楚,和与痛楚数量相当的喜悦。”坂元裕二讲述得克制、文艺、美好,把注定悲伤的故事用优美清新的口吻娓娓道来,感动万千读者。
《初恋》:从久未联系的初恋女孩那里收到了一封信。同一时间,女孩的婚约者是一场交通事故的肇事司机,并且在那起事故中逃逸了……
《不伦》:妻子突然说要去非洲做除地雷的志愿者,就这么抛下丈夫开启了自己的旅程,但却遭遇恐怖袭击,去世了。一年后,还在调查事件的丈夫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你的妻子还活着,和我的丈夫在非洲生活着。”两颗同样丧气的心慢慢靠近……
本书一如他深受喜爱的影视作品,坂元的小说擅长捕捉日常细节,刻画普通人情感,在既冷酷又饱含温柔、既有伤害也有无尽深情的故事中,讲述爱与救赎的永恒主题。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美) 罗伯特·达恩顿著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K565.03 /D12B
【简介】 法国大革命之前的1780年代,知识分子发现催眠术可以作为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一种方式,并能够治病,于是发展为一项社会运动。本书是达恩顿教授第一部法国史论著,以历来为史家所忽略的催眠术这一科学时尚为切入点,通过大量书信、手稿、手册、报刊等史料,追寻催眠术运动在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变迁轨迹,探讨催眠术与激进思想、政治运动、民众心态、启蒙运动的终结之间的关联,为揭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起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纯粹法学说
(奥) 汉斯·凯尔森著
【出版者】法律出版社
【馆藏地】江湾馆文科借阅区
【索书号】D909.1 /K15(2)
【简介】凯尔森丁1960年出版的《纯粹法学说》(第二版)是规范理论的标杆性作品,也是欧陆肇始于19世纪中后期的一般法学说(法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更是享誉国际学界、至今仍影响力不衰的“纯粹法学”的扛鼎之作。虽名为“第二版”,但与同名的第一版相比,它不仅在细节上更加论述周密,而且在体系上更加完整圆融,不仅处理了“法与自然”“法与道德”“法与科学”“法与国家”“国家与国际法”“解释”这些主题,而且发展完善了“法静态学”与“法动态学”(法秩序的阶层构造),开创了法的概念论与结构论并立的法理论传统。它所持的规范还原论、一元论的分析法理论立场,它思想观点的创见性和内在体系的连贯性,迄今为止依然极富启发,它所引发之争论同样余波未平、热度不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是进行法哲学阅读时必须翻越的一座山。
造房子
王澍著
【出版者】湖南美术出版社
【馆藏地】理科馆理科书库
【索书号】TU2 /W361
【简介】本书是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些年学界反复思索和讨论的重要课题,王澍以自己的学术素养,以及营造经验,构建出独特的关于东方美学的审美体系,也给出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的路径,这对于当下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10篇建筑文化随笔——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王澍的著名建筑作品 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的深入思考。
6篇散文随笔+1篇对谈——作者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重复
(丹麦) 索伦·克尔凯郭尔
【出版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B534 /K42Y
【简介】理解克尔凯郭尔的绝佳入门读物,“存在主义之父”、19世纪著名丹麦哲学与神学家克尔凯郭尔克氏假名虚构作品,一场冒险的心理学实验,复调式论证哲学意义上的“重复”。
《重复》出版于1843 年,这本小册子是克尔凯郭尔的一部假名作品,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却占有突出地位 ,因为它与其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他要借这部作品彻底解决与蕾琪娜•奥尔森(他们曾订婚,后克氏解除婚约)的痛苦关系,并为自己的生活树立起明确的奋斗目标——“重复”。
克尔凯郭尔以康斯坦丁•康斯坦提乌斯为假名,借由实验者的角度反观自身,虚构出一个年轻人为爱情所困的故事,并以书信体的形式,论证了哲学意义上 “重复”这一概念,从而回答了“重复是否可能,它有何价值,有什么东西在重复之时获得或失去”。
动物与人二讲
(法) 吉尔伯特·西蒙东著
【出版者】广西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理科馆基础学科借阅室
【索书号】Q958.12 /X15
【简介】深受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加塔利、贝尔纳·斯蒂格勒、布鲁诺·拉图尔推崇的哲学家——吉尔伯特·西蒙东首部正式出版的中译本。
在其哲学名著《个体及其物理—生物起源》中,西蒙东自问:“心理与生命是如何彼此相互区分的呢?”为求其解,他感到有必要首先回顾动物与人的生命观念。在本书中,西蒙东就生命、动物与人的生命之间的统一性,还有生命与智性、习惯、本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问题,为我们呈现了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如何对此展开思考。
动物与人的关系是什么?苏格拉底会说:人类理性与动物本能之间存在本质差别。柏拉图会说:人是一切动物的原型,动物是低等级的人。笛卡尔会说:动物既无智性亦无本能,它是一台机器、一种自动之物。西蒙东则会回答:动物与人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一切都是存在,我们每一次都必须以特定的方式思考存在的意义。
本书脱胎于吉尔伯特·西蒙东两次课程的讲稿,主要探讨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这虽然算不上哲学的根本问题,却一再闪现于古往今来诸多哲学巨擘的思想图景之中。在书中,西蒙东为我们梳理了该问题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17世纪的简明历史。他不仅论及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等哲学史上最重要人物的相关思想,还谈到了许多不常被哲学家们触探的作者,如亚西西的圣方济各、蒙田、博须埃和拉封丹等人的相关著述。西蒙东没有执着于将诸学说的论述推至艰深晦涩的抽象层面,而是从观念的历史维度切入,清晰地为我们呈现了不同流派的学说对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而做的贡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不仅牵涉认识论的维度,还广泛地包括了伦理,甚至宗教,以及最终的形而上学的维度。
日本侘寂
(日) 大西克礼著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313.06 /D14A
【简介】侘わび——在阴暗处照亮美;寂さび——从破灭中寻找真;“侘寂”,是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特别是俳句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和重要范畴,也是与“物哀”“幽玄”并列的三大美学概念之一。
《日本侘寂》收录日本现代美学大师大西克礼研究“侘寂”的美学开山之作,其运用西方哲学思辨方法,站在现代文艺美学和比较诗学的立场,爬梳了“侘寂”的起源、概念及在日本不同领域的应用,创新性地阐释日本文化内核,赋予它以现代性,是一部重新认识与感受美的艺术经典。书中还特别收录松尾芭蕉及古典俳人的创作理论原典,还原历史语境,便于对照阅读,中文简体版独家译出。
植物与帝国
(美) 隆达·施宾格著
【出版者】中国工人出版社
【馆藏地】理科馆基础学科借阅室
【索书号】Q94 /S52
【简介】在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史诗中,很少出现植物的身影。甚至在对日常生活的叙述中,也十分鲜见。但其实,植物常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8世纪,欧洲皇室资助了一批科学航海家,让他们去探索新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挖掘土著居民与植物之间的秘密。这些生物勘探家从新大陆为他们的君主和国家带回了药物、奢侈品和当地的主要物产。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勘探异国的植物,与他们的君主一起创造了植物学的全球文化。本书解释了植物学与奴隶制、好奇心与资本主义之间的隐秘关系,讲述了混杂着残酷和勇气的殖民历史,展现了植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隆达•施宾格(Londa Schiebinger),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的女性主义科学史家,著有《奴隶的秘密疗法:18世纪大西洋世界的人、植物与医药》(Secret Cures of Slaves: People, Plants, and Medicine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Atlantic World,)、《女性主义改变了科学吗?》(Has Feminism Changed Science?)、《自然之体: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性别》(Nature’s Body: Gender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Science,)、《心智无性别吗?现代科学起源中的女性》(The Mind Has No Sex? Women in the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其著作被译成德、日、韩、西等多种语言。
姜虹,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科研兴趣为博物学史、性别与科学研究、科学编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