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睿杰: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联机检索服务

发布时间:2018-10-10浏览次数:332


截止2017年底复旦大学图书馆订购中外文数据库589个。校内师生在科研立项前或申请专利前可以自行检索,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图书馆向校内师生提供的国际联机检索服务是科研立项和申请专利前的唯一的信息获取途径。


国际联机检索是用户利用检索系统的终端设备,通过国际通讯网络与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中央机连接,从检索系统的数据库中查找所需的文献信息。国际联机检索系统主要由检索终端(Terminal)、通讯系统(Communication System)、联机检索中心(Centerfor International Online Retrieval System)三大部分构成。常用的检索终端是配有通讯软件的微机。检索的过程和结果由屏幕显示或打印输出。


我馆当时使用DIALOG系统,该系统目前拥有570多个数据库,文献记录量约占全世界机存文献总量的60%以上,其用户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城市。DIALOG系统数据库内容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其存储的文献类型有学术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报告、专利文献、技术标准、厂商名录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检索DIALOG系统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当时是电话拨号上网,只要网络一连通,就开始计费,而且是以美元计算。每检索和下载几条记录需要花费近10美元。因此为了高效使用该系统,对检索人员的业务熟练能力要求较高。


20006月,我从编目部调入参考咨询部,跟两位老师从事科技查新工作。张老师是计算机专业毕业,而邹老师是外语专业毕业,两人的专业背景,使他们在国际联机检索服务中配合非常默契。张老师与邹老师在每次准备联机检索前,都会仔细分析待检索内容,琢磨英文检索词、谨慎构造多个联机检索式,争取以最小的成本为师生提供尽可能全面、准确的信息。两位老师在从事国际联机检索工作中的严谨、认真的态度,深深地影响和感动了我这个刚刚到图书馆工作不足两年的晚辈。


左起:邹文钧、张义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