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的数学基础课程与教材比较研究(序言)

发布时间:2013-10-22浏览次数:68

        本课题研究成果受教育部高教司“国内外高等教育教材比较研究2011-194”项目资助,课题负责人:葛剑雄,项目组成员:郝群  王静  房明  徐琳  陆立强  张计龙

 
本报告内容为原作者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序言

调研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我国工科本科以上在校生人数已居世界前列。不少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对工科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能力,以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的趋势。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本调研的意义在于:

①目前我国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诸环节中,数学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手段方面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确有差距,需要改进和突破。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工科高等数学教材作为基础课程教材,具有普遍使用的前提,在教材内容上缺少针对具体的工科课程选择处理方法和例题作业;高校虽都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了计算机,但大量功能强大的专用数学软件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一些新型课程未能普遍开设。②如何应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建模的能力、数据处理的能力。体现了工科大学生的基本数学素质,也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数学要求,围绕提高这些能力,如何对旧的数学内容进行调整,对传统教学方法加以改革,是目前工科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③教师要能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处理好教材,使教材真正为实际需要服务。为此要适当了解本专业后续课程对数学的具体要求,并根据后续专业课的特点适当地补充和删减教学内容,而不是过多地强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性很强的证明过程。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落实的需要。该计划20106月启动,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已有两批共194所高校加入。该计划势必引发工科高等教育的诸多变革,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课题从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取两方面也考察国内外差别,希望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进一步教改做参考。

 

调研的方法:

本课题以网络直接检索为主要方法,辅以邮件咨询、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搜集资料,部分学校的资料通过私人关系索取。国内调查对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外调查的对象是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在国内调研中,得到了相关专家的热情接待和解答,在此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学院的七位授课老师表示感谢。

  

调研的内容:

我们认为,数学基础课程的设置、内容的取舍应该服从于培养对象所在学科的特色和需要。因此,我们首先考察研究对象的总体培养方案,确定其目标和特色,继而了解其数学课程的安排,最终掌握这些课程的内容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择等方面的情况。

由于工科应用型专业类别多,涵盖范围广,我们此次调研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老牌工科专业“机械工程”,以及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最为热门的EE即“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每所高校同时考察这两个专业,期待从兹入手,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